記者盧素梅/台北報導

▲賴清德總統上任滿一年,對美關係仍是賴總統主政下的外交關係主軸。(資料照/總統府提供)
總統賴清德上任滿一年,外交關係上仍延續前總統蔡英文的親美基調,但是隨著美國總統川普上任,加上祭出對等關稅,使得台美關係面臨挑戰。過去這一年,美國仍有不少政要、國會議員訪台,美國國會也持續通過友台法案,可見對美關係仍是賴總統主政下的外交關係主軸。除了鞏固台美關係,賴總統更於5月8日舉辦紀念二戰歐洲戰場勝利紀念活動,這也是台灣官方首度舉行相關紀念活動,賴清德發表公開談話,將台灣當前面臨的安全與歐洲國家所處的國際局勢鑲嵌再一起,向歐洲國家喊話支持台灣,共同對抗「新極權集團」。
延續蔡英文親美基調 爭取美對台軍售
賴清德上任後首次在去年11月30日出訪馬紹爾群島等太平洋友邦,這也是任內第一次友邦出訪,期間也循蔡英文的模式過境美國夏威夷及關島,顯示台美關係在賴清德上任後仍延續先前基調。而賴清德今年暑假應該會出訪加勒比海友邦,是否有機會過境美國本土,也值得關注。
賴清德上任後,美國也持續對台軍購,美國去年9月批准對台軍售價值5.67億美元,涵蓋無人機、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等裝備;美國防安全合作署(DSCA)去年11月也宣布兩筆總額約3.85億美元(約新台幣125億元)的對台軍售案,包括F-16戰機及電子掃描陣列雷達(AESA)相關零附件與維修服務,以及戰術區域通信系統(IMSE)服務及相關設備案,顯示出對台軍事支持的深化。
川普上任後,美國國務卿盧比歐(Marco Rubio)重申,美國跨政府長期以來依據《台灣關係法》及「六項保證」對台明確的承諾,並多次強調美國反對任何透過武力、威脅或脅迫改變現狀的立場。盧比歐也再次表達堅定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,並指出中國無法在這些國際場域代表台灣的觀點和利益。

▲總統賴清德去年11月30日出訪馬紹爾群島等太平洋友邦,這也是任內第一次友邦出訪。(資料照/翻攝賴清德臉書)
「2758號決議」不涉台 凝聚為台發聲力量
面對中國頻繁就聯大2758號決議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華民國,美國4月23日首度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態,指出中國曲解聯大2758號決議孤立台灣。此外,這個月初,美國眾議院口頭無異議通過「台灣保證實施法案」和「台灣國際團結法案」,前者授權國務院定期檢視與台交往所自我施加的限制,並列出解除計畫;後者就強調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或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。對於這兩項友台法案,被視為釋出美國支持台灣的訊號,具重要的象徵意義,美國對台安全和外交政策仍延續川普上任前的方向發展。
另外,在國際上已經有多個國家,對此表態。英國工黨國會議員麥道高就說,聯大2758號決議其實並未提到台灣,未處理台灣政治地位,也未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,對台灣的主權,遑論藉此讓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及其他機構事務。包括英國、荷蘭、澳洲國會,分別通過決議,聯大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。1971年的白紙黑字,只說明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,成為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,中國卻因此到處宣揚,兩岸同屬一中,長達半世紀誤導國際。
台日關係持續深化 加強安保合作
除了台美關係外,台日關係也持續深化中。賴清德與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情誼,從安倍的喪禮上,當時仍是副總統的賴清德,以「至親摯友」身份直入會場捻香,可見賴清德與安倍家族私交甚篤的關係。而日前包括曾有安倍接班人之稱的早苗議員訪台,到安倍昭惠前幾天在美台座談也是強力挺台。
賴清德在520前,也首次接受日本媒體「日本經濟新聞社」專訪,根據涉外人士分析,賴清德透過此次專訪,向日本社會傳達清晰訊號,展現台灣對於深化台日關係、加強安保合作的明確立場。報導中也認為,即使中國試圖外交孤立台灣,但台灣與亞洲多國的非正式關係仍持續深化。
挺蔡英文訪歐 拉近台歐關係
此外,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終戰80週年,台灣官方首度舉行紀念活動,總統賴清德接待17個來自歐洲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的代表首度發表歐戰講話。賴清德在演說中並沒有對兩岸的二戰史觀有太多著墨,而是更多強調團結對反侵略,「姑息只會讓侵略者食髓知味」。賴清德強調,「二戰的勝利奠基在人類社會團結起來共同反侵略」,台灣與歐洲正共同面對「新極權集團」的威脅。雖然沒有明說,但外界都了解這番話指涉的是中共。

▲賴清德總統5月8日出席「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」。(圖/總統府提供)
另一方面,卸任的前總統蔡英文繼去年訪問加拿大及歐洲後,5月9日也再度出訪歐洲,先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演說,並到丹麥參加「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」演說,並於英國14日晚間抵達倫敦,將發表演講並與上、下議院議員交流。透過卸任元首的身分彈性,讓小英可以出訪歐洲並成為台灣卸任總統進入歐洲議會第一人,幫台灣深化與歐洲關係並拓展外交空間。還有,曾被譽為最佳駐美代表的副總統蕭美琴,依舊是賴政府外交場合上的重要角色,可以持續協助總統在美方溝通。
面對中國在國際上處處挖我牆腳,目前只剩下12個邦交國,據了解,中國最想挖的就是巴拉圭、帛琉跟教廷。其中,梵蒂岡是我國在歐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,它的動向對我國的國際空間至關重要,兩位前任總統陳水扁、馬英九及副總統陳建仁都曾藉出席教廷活動,走上國際舞台。已故教宗方濟各任內積極推動梵中關係正常化,這雖然可能促進教會團結,卻讓我國的邦交前景蒙上陰影。如今,美國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當選羅馬天主教新任教宗,名號為「良十四世」(Pope Leo XIV),其動向如何,也備受關注。